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广播录音 • 轻松学密法
【1. 谈师讲堂 • 2.广播录音 • 1.轻松学密法 • 12.第12讲-无分别 • 10201012】
第十二讲 无分别心法介绍
今天我们继续讲如何修心,前面已经讲了三个题目。
第一个如何建立“出离心”。
所谓出离不是一般人讲,以为要出家,现在有一个名词叫做佛系,这个佛系就是说什么事都不理的,对世间的事我不理,几乎是自闭症一样,以为是佛系认为这样就是学佛,这是对佛家的诽谤。
佛家全部理世间的事,所以说出离呢,不是说对世间的事都不理,不是对国家,对社会,对家庭,通通不理,只是离开一个概念,不要住在一个概念里面来做人。我们现在的叫做什么主义,什么主义,可以说是住在一个概念了。
那我们住在世间裡,如何分别什么概念,我们需要住,然后才能够生存,什么不需要住,那因此,就知道民本思想了,所谓民本,就是以民为本,以民作本位,凡利益人的,利益群众,利益人民的事,我们可以做,无利益的事,我们不做,那这个就是正确的出离的行持。行持即是日常生活。
那第二个叫你要怎样呢?
知道一切所谓安乐的事都是暂时的,究竟是什么呢,最究竟就是成佛了,脱离轮回。
那我们不一定可以做到,怎麽做得到成佛呢?那我们就要知道,所谓安乐,一定这个安乐会失去的,我们得到的时候好开心,失去的时候好伤心,那这个就不是修心的态度了。
知道用平常心来做事,不要得意的时候就撑,不得意的时候就秃废,这样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行持,遇到事的时候的态度了,这二样东西,就令你得到出离心。
那继续就要修第二样了,修这个“信心”了。
修信心也是两样,第一样知道顺缘与逆缘,顺缘往往是逆缘的因,所以,我们讲《塞翁失马》的故事嘛,逆缘又是顺缘的因,那这个在我们中国人来讲,古人叫做“哀乐交成”,哀同乐二个交搭成立,哀又乐,乐又哀,哀又乐,我们一生人,有很多整个人生就是哀乐交成,往往,哀的因反而会得到乐,乐的因反而会令你哀,那这样,要知道,所以我们对哀乐,顺缘违缘,不要住在一个概念裡面,我现在好惨,或者,我现在好好,好叻,那叻的时候,你不会过分,不好的时候,你不会秃废,那这就是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。
那佛家有方法让你这样修的,那第四个修心呢,就是建立信心的第二个了,就是要想,好多世事是无义利的,无义利怎样呢?没有意义,亦都没有利益,所以,我们对世事,那些琐粹的事,不要太在意,好多人恰恰就落在一个对琐事在意的范围了。
现在,那些八卦週刊为什么这么畅销呢,就是因为它讲的都是琐事,聊天的事,比如不知道这些事,你根本就法子搭口,所以,人人非看不可,哪个明星又第几次恋爱,哪个明星的片酬几多,这些其实是琐事,那你听一下没所谓,你不要住在裡面,甚至来讲,其实可以说打游戏机都是琐事,吃饭的时候,我见一桌人,十二个人,十一部机,有时有十三部机,都不一定,个个都低著头,揿下揿下。
但如果,他是看新闻,想知道一些事情,那这不是琐事,有义利的事,因为一定要知道世界的变化嘛,但如果是玩游戏,看一些无聊的东西,那一路浸下去,你的心就烦乱了,自然烦乱,一烦乱的时候,我们不论想什么事,怎样计画都好啦,一定都会错的,所以,如果你能够对无义利的事不关心,那个时候,你住下去了,你就会一有一件事情来,你第一个念头就知道如何应付了,那这些,不仅日常生活是这样,连做生意其实也可以这样,比如,在谈生意的时候,有时候往往一句说话就做成功了生意,讲错一句话,那单生意就黄了,那你如果能够平时都不住在一些无义利的事裡面,那你就好容易拿著个重点。
所以,做生意,甚至家庭主妇煮饭都要,煮一味餸(粤语常用词,下饭的菜),你都要可以讲话,有诚意来煮这味餸,那自然就煮得靓了,如果你平时只关心一些无义利的事呢,你煮出来的那些餸一定有不妥的地方,为什么,没有一个诚意摆在里面。
小孩子读书一样,所以,这个好重要,那这二个就建立了我们的信心了。那我们跟著这个信心来学佛法。
接著还有二个建立“道心”。
出离心、信心、道心。
道心就怎样呢,第一个思维佛的功德来修心。
佛有好多功能,这些功能不是加持你,保佑你,佛的功能是什么,佛的功能给生机给我们,令我们能够生起一个世界,生起人类,生起种种万物,人由佛的生机,我们适应了一些条件就变成了人,一支蚁适应了另外一些条件,所以,它就变成了一隻蚁,但是他们需要什么,二个同样需要生机,举一个例,以生机作佛的功德,佛的功能。
我们就想了,如果这个宇宙,其实,我应该讲是法界。法界裡面有好多宇宙,这个法界裡面假如没有生机的话,我们根本不可能有生命,一颗树都长不了,一条草都长不了,那我们要如何呢?要去认识佛的功德,以及跟著佛的功德来修持,就改变了自己的心,我们的心会改变成什么呢,住在自然裡面。
所以,现在说破坏环境,环保这些,我们的心永远不住在自然,我们没尊重佛的功德,我们以为自己,人自己有功德,我们可以改变世界,所以这裡,建立道心就应该知道这些。
那最后一点呢,就想,上师、师父教过我们一些什么说话,我们要跟著他讲的说话来修习,从这样来得到修心,那这一点,对于没皈依的人来讲,尤其这个是密宗的密法,没皈依密法的人来讲,可能会没什么用,所以,我们将这个范围扩大点,就思维什么呢。圣言了。
古代圣言所说的东西,比如《道德经》,什么叫做道,道就是跟著自然而成立的,人就跟著天,天就是自然了,我们这样就会尊重岁时,尊重生命,这么样,我们的心理一定会得到改良,学佛就是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已。改到最圆满的时候就是佛。我们现在初入门,就行第一步,照著这六样事来做,那这个就建立了道心了。
跟著来讲第七样。
第七样本来就不能讲的,因为第七样是修密法,要修法的,教你怎样修止观,就是教你怎样静座,教你怎样修习一些什么东西,然后令到我们心理得到改进。那这些要皈依,要灌顶才可以教。即使是禅宗也都要皈依才能教你们的。
那我现在仍然是讲这个修习的部分,不过我只是照理论来讲,就不是讲道了。理论叫做基,是基础,修就叫做道,然后,修到一些什么状态就叫做果,所以,叫基、道、果,这是理论,实践就是道了,然后得到一个果。
那我现在讲的是基的这一部分,基这一部分主要讲什么呢,讲无分别。
无分别是怎样呢,大细超就有分别,没大细超,就没分别了。无分别不是对东西不去认识它。认识一样事物,墨水笔不同于圆珠笔,这个叫做区别,或者叫做了别,这个是日常生活一定需要的,如果不是,我们座一张凳,都不知分沙发,同凳仔,同木凳,不可能这麽样,所以,这个是了别,同区别,不是我们讲的分别。
分别就不平等。因为不平等,所以我们才作出看高他,看低他,鄙视他,尊重他,想得到他,不要他,种种的分别,这样整天住在分别里面,我们就会,个心就会乱哂笼(乱套了)的。
所以,我下次会再讲,就讲如何修这个无分别的理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