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广播录音 • 轻松学密法
【1. 谈师讲堂 • 2.广播录音 • 1.轻松学密法 • 9.第9讲-第5法上 • 1020109】
第九讲 修心第五法(上):入佛道,悟密意
讲了“出离心”二个法、建立“信心”二个法,现在我就讲建立“道心”的二个法。
建立“道心”就是入佛之门。
如果现在照佛教的现象,来评价佛法是不公平的。现在佛教好多现像是被歪曲了的,支支都是求财卦,一鬱下就要给钱,而且他们自然有办法鼓励你给钱,一个头柱香,我知道有一间庙,在加拿大,是用垃圾袋来收钱的,一个垃圾袋捧上去,就有二、三十人在数钱,数完,扎好,就立刻送到银行存起来。一个头柱香可以收二、三千万加拿大纸,厉害吧!
为什么呢,就由于我们落入了一个概念裡面,求福报,我给钱进福田箱,就买到福报回来了,佛会保佑我们的,还要第一个去,就保佑多点,那所以,钱要多给点。现在发展成怎样,三轮头柱香,几点钟是第一轮,几点钟是第二轮,话明头柱香就是得一个,怎样会有三轮呢?咁那些人又照去,头十名不知要给多少钱,所以啊,那些这寺院的收益好大。
除此之外,还有样样各种办法来收,建立一个万佛塔,或者建立一个坛城,让你点灯,几多钱点一盏灯,然后呢,还要维修的,Maintenance,每个月固之然要维修了,第一年更加大维修,这个我们又信。因为,我们信我们的所作所为,得到佛的保佑。
那这样子, 不是入佛门,不是建立了道心,是建立了邪心。同佛变了做买卖,给钱就买到福了。 释迦牟尼一早见到,所以说,不要悲贩如来啊。叫不要将如来来出买,将佛来出买,但是,虽然这么讲,一样照做。所以,现在的佛教令我好心淡的。
我现在讲的是佛学,是佛法,我教这些弟子如何修这个佛法,建立了道心之后,如何入道。入道,这个道就是修了,修行,修持同行持了。
所以,现在讲第五点修心。
就要想,我们要用修行来修心,因为佛有功德,我们跟著佛有功能,不是说他保佑你,是佛有一种功能,令你跟著他的教导来做,你自己可以娇正自己的心理,纠正到圆满,一路做,一路可以,一步一步圆满,现在就是讲这一点修心。
佛有所谓叫作“三转法轮”。
起初是讲小乘,二转法轮讲菩萨乘,怎样修菩萨,第三是讲佛乘。三转法轮,现在有些人不理解这个,在这里坳:究竟二转法轮高过三转,还是三转高过二转呢?这就变成了不同的宗派,一定其实,就是先叫你入了佛之门,修到最高是阿罗汉,阿罗汉同菩萨还差一个层次,再高一层次就讲般若,菩萨乘,第三讲如来藏,佛乘,第三个才是究竟,可以成佛。
那由这三个法门啦,我们一步一步走入佛道,跟着道来行,我们要这样想,建立了信心之后,而且,我们想出离世间,出离名言概念,出离心识的反应,要超越心识来看,觉受这些事物,不是还落在心识,那我们其实这“三乘”啊,是一步一步来超越心识 。
所以,学佛是行一个螺旋梯,行螺旋梯,我们在上面见他,就见这个人在下面打圈子,在最TOP处望下去,见他在打圈,其实不是,他是一个圈一层,一个圈一层,一个圈一层,他一路向上的。咁所以,我们就知道这个螺旋梯就是佛道了,这个佛道,是我们上三重楼梯。
每一重就矫正我们的心识,超越我们的心识,然后,由超越了心识的心识来到见事物,那这个时候,不能叫它做心识了,叫它做智了,所以说,佛智,法智,为了方便就建立五智,有的就建立二智,有种种不同宗派不同建立。
所谓“智”是什么,是超越了心识之后的心理状态。
这个是好难的,菩萨乘由初地到十地,初地是入门,到了六地,就说是证到了般若了,般若波罗蜜多,但那时仍是由心识来证,由心识来证,就是说没有离开我们的意识,那因此,要经历一条长路,由心识的状态入离心识的状态,所以,这叫第七地,这一地是一个好重要的关口,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心识来觉受,现在要我们离心识,所以,这条路好长,所以,第七地叫做远行地。
如果远行地你修好了,入第八地,就开始入清淨地了,因为已经超越了心识,我们的心识已经不是现在凡夫的心理状态裡面了,所以我们叫不动。我们的心识是动的,到了这个时候,我们的心识就不动了,不动是什么呢,如是觉。觉受是怎样,就怎样觉受,不再落名言概念,不落心识的反应来体会这个觉受。
那有些人就讲得很通俗,你入了不动地,吃粉丝也同鱼翅一个味,听来好似好对,其实错,因为你仍然由心识处落在二个概念,一个叫做粉丝味,一个叫做鱼翅味,不过入了第八地,吃粉丝都好像吃鱼翅咁味,这裡仍有分别,是鱼翅味一定好过粉丝味,大错,但这个讲法好流行。
其实不动地是什么呢?是这样,就这样,(系咁就咁),见到这样,就这样,听到这样,就这样,有没有觉受,有,但是,不是我们凡夫落在名言概念,或者落在违缘顺缘这样的觉受,那这个境界,入到去就叫不动地。
这是第八地,经过第九、第十地,就入无学道,无学道的第一个位,叫做佛的因位,你得到成佛的因,因为到了因位的,可以无间成佛,啪一声就成佛了,一弹指就可以成佛,所以,无学道这个因位又叫做无间道,那现在拍电影将《无间道》就拍到二五仔啦,二五仔就叫无间道啦,这就歪曲了无间道这个名词了。他们说,我们是根据无间地狱来改的,无间地狱同无间道是两回事。他讲的全部是不要由字面来看他,如果所有佛经由字面来看他,这部经,你可能歪曲了它。
你要如何,你要离文字来看它的密意。所以,我写的一套离言系列,就讲这些经、一些论的密意,就引导一些初学佛法的人,如何由文字来看出文字以外的“言外之意”,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有密意的。
一个老婆对她的老公打一下眼色,她老公即刻知道什么事了,即刻问他的仔,怎麽呢?考试不合格了?那个仔即刻,呜~~,惊了,阿妈没有话什么呀,没有做二五仔投拆他,他考试不合格了,望一下她老公而已,望一下个仔,望一下个老公,老公就即刻知。那这就是密意了。
我们同好朋友点一下头,密意。
所以,由这裡,我们就知道,入佛道,要根据佛的功能,他的功能就是言说之外的“言外之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