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广播录音 • 轻松学密法
【1. 谈师讲堂 • 2.广播录音 • 1.轻松学密法 • 14.第14讲-第7法2 • 10201014】
第十四讲 修心第七法第2步:修感觉
今天继续讲无分别修心的第二步。
第一步是认识心行相的如梦如幻,梦幻,我们只是适应,例如见到阳焰,前面是水,车开到前面去,前面就不是水了。所以你就不用话:闪开那塘水啦,如梦,梦中裡面我们话:自然的适应。
第二步来修心,就修我们的感觉。
每一样事物,或者每一个思维,其实我们都有感觉的,一想,想起我们要这样,我们要如何,你就自不然自己发展一大套理论去支持你自己的想法,我要发财,发财发到多多都不多,多多都不怕,甚至不择手段地来发财,那这就落在一个思维裡面,不认识如梦如幻,那这个时候,我们是没有感觉的,你就说,不是的,我有感觉的,收到这笔钱的时候,我好开心了,这个不是我们所讲的感觉。
我们要的感觉是什么呢?是第一步修心,如幻如梦中生活,如幻如梦中行事的时候的感觉,是承接著第一步来的。所以,饮一杯铁观音味的感觉,同饮一杯普洱味的感觉,这些不是我们所讲的感觉,是怎样,是不落在分别裡面,这样得出来的感觉。
如果不是呢,你就会说,你就形容它了,铁观音有一些特殊的香味,清一点,普洱是好浓,有的普洱还鞋潻,那你呢,就执实了它,不是如梦如幻,是用好多自己的名言作自己的概念,自己的说话,来形容这个感觉,所以,有一个传法的大师啊,他说学密宗好啊,如果你修到无分别的时候,吃鱼翅同吃粉丝一样味道的。
错,这就落在了什么呢?落在名言概念的感觉,因为他首先已经建立了鱼翅味道不同粉丝的味道了,他其实落在有分别来讲无分别,这不是我们讲的感觉,我们的感觉是要怎样?离开了名言,term,离开了概念,得出来的觉受,我们不称它为感觉,我们叫它:觉受。
那这样,有人问了,那鱼翅味同粉丝味没得分别的吗?有分别,区别,你吃的时候有了别,你吃得出鱼翅不同于粉丝,但是,你不是去分别它。住在一个名言概念裡面,鱼翅味一定好过粉丝味,讲这句话的人,一定心已经有了一个概念,鱼翅好吃过粉丝,所以,他就说,你学修心,学无分别,就鱼翅味同粉丝味都吃出了鱼翅味,其实他已经落入了分别了,大家想一想就明白这个道理。
所以,我们离名言来觉,离名言的觉受,离概念的觉受,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觉受。这个时候,我们仍然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来感觉事物的,眼去看,耳去听声音,诸如此类,触不是坐一张凳是硬是软那些触觉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这样仍然要用,不过,我们不是用个意识,生起一个概念,依住一个名相,依住一个名言,来到觉受它。
这里有过一家斋铺,他做的斋鲍鱼,真的煮得和鲍鱼一个样的,一送上来的时候,个个说,好似鲍鱼,十足了鲍鱼一样,好讚赏它,那这个不是觉受,似鲍鱼,不是我们讲的,这个是感觉,不是我们讲的觉受,因为你怎样,你落入了一个鲍鱼的概念裡,来看这个斋鲍鱼。那吃的时候,(说)都还有一点好像鲍鱼味噃,嗱那这个就落著了梦幻的境界来感觉了。
由这些例子,你知道,所以,修到这一步不是容易的。如果一个上师教弟子修的时候,他会有一套办法来教的。那这些办法不应该公开的,不应该公开还不止是违法,违反我们的规条,还容易被人来偷。
我出了几十本书,其中有的涉及到讲修习的,不多久,就见到有人,大吹大擂,将我书上所讲的东西,来教授,他们就可以用EMAIL来到灌顶,要收供养,他们还有办法,我教的根本没有任何法器,他们会想多一样法器,要修这个法用黄金铸造做一个法器给你,我限教一万人,每个人,这件法器收一千美金,这样就一千万了。
那他所教的是不是正确呢?一定不正确。因为我在书中稍微提起,他们就拿著来增上它,增加了好多东西,那为了防这些弊端,我现在就谨慎了,就不想讲这些东西了。
不过,任何密宗讲的,基,任何讲的见地,一定有东西来修的。那现在我们就要修,如何来离名言,如何来离概念,这个最有效的修法,就有一个名词给它,就叫做“三虚空等持”。外空,内虚空就是我们的心识,外虚空就是外境,密虚空就是我们的心的本体,那至于如何修呢,又有人会教的,实情不是容易教的。
这个三虚实等持,依著名言概念这样讲,是教不到的,那即是说,是有一套办法教,到了我们真的修到能够依著这个办法来修心的时候,你自然就会离名言概念了,不是整日都可以得。
当你一修的时候,或是日常生活,在行持上,修一修,好容易,就进入到这个离名言概念的觉受裡面,得到这个觉受,是好有益的。
人最重要的是死的时候,死的时候有好多觉受出现,如果一般人没修过这一部修心的,他就被个病的状态,个现象,各种痛苦会生起种种杂念,有时贪、嗔、痴全部出来了。我有一个阿叔,一世拜观音,他真是迷信地拜,到他五十几岁的时候,其实是心肌梗塞,他就觉得心绞痛,晚晚都心绞痛,怎样拜观音都心绞痛,所以据说,他临死时,爬起身来,将供在床头,供著的观音,以及供品全部拔晒落地,喘著气骂:我拜你拜了几十年,你搞到我这么辛苦。
这就是完全落在名言概念裡面来觉受,所以,他好痛苦,所以,我好担心他会生到三恶道裡面。他的嗔心一起,就好容易落三恶道,贪心、嗔心、痴心,就是生去三恶道的基础了,假如,我们能够死的时候平心静气,得到觉受,而不是起贪、嗔、痴的感觉,那这样,我们就好容易,好平安这样死。
有一个弟子,他的弟弟在南洋,据说中了降头,这个降头叫做穿心降,所以,他就觉得个心好痛,在医院检查,他是没有心绞痛的,那为什么成日个心绞痛呢?在医院裡面好辛苦,那我的徒弟就问我如何?我就教他念咒,念一条咒,给他听,叫做百字明,这条咒,那麽,录了音,我念了二十一次,他们将这个录音一路反复反复加长它,可以念成二个小时,那时的医院,现在的医院不知行不行了,那时的医院还给他,播给他听,他越听越平静,不见他在那裡挣扎著叫痛了,只是见他如何呢?由好炆狰变成不炆狰,最后变成笑,微笑,这样去了。
这个就是利用听咒音,来到修心的一个办法,当然还有其它的窍门了,现在不讲得出来了,在这个时候,他就离名言的觉受了。否则的话,他的嗔心会起,我怎么会中降头!啊,因为这样,谁最坏,如何如何,他的嗔恨心又出了。
所以,利用离名言的修心,最少可以每人死,死得好平静,好安祥,那所以,即使你不是全心的学佛,你只是学一学修心的方法,咁简单听一下咒音而已,你都会得,认识如梦如幻的不真实,所以,离开名言概念,如幻如梦就是名言概念,离开它,来得到一个觉受。
所以,我讲了第一个,心行相是认识如幻,第二个离开名言概念,你得到的是一个真实本然的觉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