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广播录音 • 往生咒
【1. 谈师讲堂 • 2.广播录音 • 2.往生咒 • 1.往生咒释义 • 1020201】
第一讲 往生咒释义
《往生咒》,这一条咒很多人对它有误解,因为听见「往生」,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,所以总是以为这条咒是对病重的人念,对临死的人念,或者在做法事的时候为他念,这样就能够往生净土了。这个观念其实是错的。
这条咒的全名就叫做「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」,「陀罗尼」即是咒的意思。你注意它是「拔一切业障」,「拔一切业障」就是帮我们除障。
什么叫做「业障」呢?
按照佛家的说法,任何人的行动、语言、思想都会成为一种业力。业力未必是不好的,可以有善业,可以有恶业,因为佛家将业分作三种性质:善、恶、无记。
无记,就是说,亦都非善,亦都非恶。譬如,你吃一个苹果,这个业力,你说是善,还是恶呢?又不是善,又不是恶,所以就是「无记」。「无记」者,即是说,不作记录。虽然不分别它的性质,但是始终都是一种业力,所以叫做「无记业」。而我们所须要除的业障当然是除恶业了。
在佛家来说,最重要的是「意业」,不是「身业」与「语业」。譬如,我们举例来说,我们只是想一想,我们想一想「咦,打劫银行就发达啦!」你没有行动,你亦没有说出来,警察不能逮捕你,因为你没有行动,说都没有说出来,凭什么逮捕你?
「想一想」都有罪吗?就是「想一想」都有罪。在佛家的说法就是,因为你的「意」已经犯罪了,所以真是「想一想」都有罪。
由此我们可知,我们一世人,你说你自己有没有做过恶业?你没有行动,你没有语言,但是很多时候,你在思想上,已经是做了恶业。
何况佛家所说的,不仅是这一世的业,还包括你很多世以来的业,所谓叫做「宿业」。这些「宿业」,我们仍然是带在身上的,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它发动而生出果报。
佛家说,只是一个因,没法子生起果,所以说,叫做「法不孤起」。任何的事物,任何的现象,不是说单独一个原因就能生起的,它至少要其它的缘去帮它,所以佛家说,有一个缘叫做「增上缘」。
「增上缘」就是帮助加强这个业力结果的一种力量,譬如,我们种东西,你有了一粒种子,你还要阳光、还要露水、还要肥料,这一类就是它的「增上缘」。如果我们不做任何恶的增上,我们就不会帮助恶业生起了。
但是这个恶业虽然不生起,不过恶业的种子始终留在你的身上,留在你的神识里面。因为有这样的东西留在里面,就等于有一颗定时炸弹,看什么时候它会爆,所以我们最重视的就是除障,因此是「拔一切业障」。
你看这条咒的名称,他能够生在净土,都是靠「拔一切业障」,可知这条咒其实最大的功能是「拔业障」,是「除障」。因为除障,然后才可以往生净土。
现在我们念惯的《往生咒》,就是六朝时候,一个印度的三藏法师,他的名叫做求那跋陀罗,是他翻译的。求那跋陀罗翻译了这条咒之后,他有一段说明的,这段说明,他说「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能诵此咒者,阿弥陀佛常住其顶,日夜拥护,无令怨家而得其便,现世常得安稳。」
善男子、善女人念这条咒,阿弥陀佛就会坐在他的头顶保护他,使他的怨家没法子陷害他,所以他「现世常得安稳」。「现世」是讲他这一世,不是说他第二世,所以显然这条咒,念这条咒,就是有在现世使得我们安稳的力量。
为什么我们现世能够得到安稳呢?因为我们除障。
在求那跋陀罗的说明最后有两句,他说是:‘临命终时,任运往生’。临死的时候,很自然,自自然然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,任运就是自自然然的意思。
为什么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其实亦是因为除障。所以我们知道这条除障的咒,其实是有两个作用的,使人临命终时可以往生,是它的作用之一;但是在他「现世常得安稳」,其实对我们来说是更大的作用。
对这一条咒的误解,是误解很多年了。在清代初年,有一出戏剧,它的名字叫做《伏虎韬》。
《伏虎韬》就是怎样呢?就是降伏雌老虎的韬略,雌老虎就是指他的夫人。其中有一段情节就是这么说的,夫人发恶,拿起棍子要打那些妾侍,夫人的老公就要那些妾侍抢走夫人的棍子,反过来打夫人,夫人喊叫着要去死,夫人的老公马上叫人给一把刀给夫人,给一条绳给夫人。接着那些妾侍,几个妾侍,每人拿着一个木鱼,念《往生咒》。即是说,你去死吧。
由这出戏剧的编剧的观点,你就已经知道了,其实他们都是误解了《往生咒》,以为是对临死的人才念的。这一点是很须要澄清的。如果因为俗称这条咒叫做《往生咒》,我们忽视了它除障的作用,根本是对这条咒不够了解。
这条咒是阿弥陀佛的根本咒,所以念它的时候,如果我们用来除障,我们就要观想,阿弥陀佛坐在我们的头顶,是盘腿而坐的。
我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现在流通的阿弥陀佛的佛像,有的是画西方三圣,是站立的,我们不要观想这个站立的阿弥陀佛的像,是要观想他坐着的像。
坐在那里,盘腿,叫做跏趺座。从他双脚的大拇趾流出白色的甘露,由我们的顶门入。如果我们观想不到什么叫做甘露,你就可以观想白色的光,由我们顶入,充满全身,在我们的毛孔那些地方流出乌烟黑水、脓血那些污糟邋遢的东西。
我们自己就观想,自己的身充满了白色的光,流出来的就是黑色的,不要让白色的光流出身。
只是这样观想与念咒,其实除障的作用都不够大的。除障最重要是忏悔,无论是密宗的除障,抑或显宗的除障,其实其理由都是全靠我们用忏悔的力量,然后才得到加持力。
忏悔就是观想我们这多世以来,包括今世在内,所作的身、语、意的恶业,我们希望阿弥陀佛为我们清除掉它,从今之后,我们不敢再作任何的恶业。
这里是很重要的,如果你一方面忏悔除障,一方面又再作恶业,这个忏悔和除障当然没用了。
讲一个笑话,以前你看那些粤语片,你会见到那个恶家婆,一边敲着木鱼,一边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一边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念两句,就骂她的媳妇,「你这个死人头」,接着又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你说这样念佛有没有用呢?当然没用了。念两句咒,就骂一句人,如果这样念咒都有用,根本是形式,是事相。
因此我们念这条咒的时候,要怀着一个很沉重的心情来忏悔的。如果你自问一生人,有做过一些真是你自己都觉得良心过不去的事情,你更加须要将这件事来忏悔。如果你观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很大的过失,当然我们亦都没法子知道,多生以来我们会犯过什么过失。
在这样的时候,我们只有很笼统地这样说,希望除去我们多生以来,以及今生的身、语、意的恶业。能够这样做,就发挥这条咒的作用了。
这条咒因为是六朝时候的翻译,那时候翻译出来的音是相当准的。但是从六朝到现在,时代一直在改变,人的语音亦都一直在改变。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还按照六朝时候翻译的字面来读,特别是我们还用广府话来跟着它读,简直是相差甚远。
我们不妨比较一下,如果按照原译「南无阿弥多陀耶」,如果按照梵文来念,就是「那摩阿弥打巴吔」。你两句来比较,就知道相差得很远的。
现在有的人就会说,念咒是讲诚心,不须要理那么多准不准的。但是如果按照密宗的观点来说,这样说是不太对的。因为念咒就是沟通,是与佛的沟通。
如果我们想与一个英国人沟通,我想,如果你拿着一本《通胜》,那些《唐字音英语》,跟他说「骨摸宁,吐打罅(good morning,two dollars)」,我想那个英国人不知道你说什么了,那怎么沟通呢?所以在密宗就说,「咒音讹乱」,是要忏悔的。如果修法的时候,念错了咒,是须要忏悔的,是罪过之一来的,是犯了语业的。
所以我就觉得这条咒,现在既然还有梵文的咒存在,还可以读得出梵文的咒音出来,为什么我们还要按照六朝时代翻译的东西,而用现代话将那些字读出来呢?
即使因为传统的力量,很多代人都念错音了,我觉得始终都有一代须要改正一下的。如果一直下来,我们亦是这样念,我们教下一代人亦是这样念,而明明知道自己是念错的,你的心会不会安乐呢?
我在《观世音与大悲咒》这本书中,说过一句话,举过一个例子,如果一个学生读唐诗,读错了音,那个教师去纠正他,那个学生就说:「嗟,唐代的音你都不懂啊,你纠正我干什么呢?」你说这个学生对不对呢?当然是不对的。
所以现在同样的理由,我们不能够因为传统一直经过几百年都念错这条咒了,我们就说「你都不懂六朝的音,你怎么纠正我的音呢?」其实这个完全不是的,因为梵文的音,现在还是一直传下来的,所以如果你请一个西藏的喇嘛来念,我相信,他绝对不会觉得认为将六朝的音这样来念是正确的。
现在我先慢慢地读一筹这个咒,然后我就逐句、逐句来念:
那摩阿弥打巴吔 打他加打吔 打也他 嗡
阿弥呢 都罢啤 阿弥打 三罢啤
阿弥打 别尔念爹 阿弥打 别尔念打
加弥呢 加加拿 提提卡呢 梭哈
这条咒的意思就是说,皈依无量寿如来,「打也他」,就是「即说咒曰」,所以这条咒其实就是由「嗡」字开始的。下面接着就说:
阿弥陀佛啊,你除去我们的苦受;
阿弥陀佛,我们向往你的净土;
阿弥陀佛,你为我们除害,除灾害;
阿弥陀佛,你为我们除障;
我们向往他的西方极乐世界。
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