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谈师讲堂 • 广播录音 • 轻松学密法
【1. 谈师讲堂 • 2.广播录音 • 1.轻松学密法 • 3.第3讲-修心第二法 • 1020103】
第三讲 修心第二法:思轮回, 知足乐
各位听众,今天继续讲修心,现在讲第二种修心。第一种修心是无常,认识无常这样来修心。
这种修心是什么呢?思维我们的安乐是暂时的,但是,我们如何得到究竟的安乐呢?由这样想,由这样来修心。
佛家是以“轮回”这个学说作为基础的,如果不相信轮回,你就不要学佛了,佛家的一切修为对你都没用。所以,一定要相信轮回。
好多宗教就否定轮回的,那个是观点的问题。但是,我们现在知道,研究轮回的记录到现在,据讲已有七千几个案,是证实了有轮回的。
我随便讲一个,在美国,有一个专研究轮回的学者,哪裡有轮回个案,他就会去研究的。他就去到印度,一个印度的小女孩子,在七岁那年,就一直扭,要她的父母带她去一个地方。那个地方离他们有一日的车程。
去到那裡, 那个学者见到她妈妈,那个小女孩子的妈妈就说,她从会讲话时,就一直说她还有一个妈妈的,就讲了很多事。现在你来研究了。
那小女孩就说:她在哪个村住, 在她住的门口,有一条河,经过打斜,经过这条河,她就被一个细路仔推撞落水,浸死的。她前世叫什么名字,她爸爸同阿妈的名,她就记得清楚了。不过,大概记得她的爸爸曾被人们叫他做为某某。
那个学者于是就在基金裡拿一笔钱,同这个小女孩、小女孩的妈,就去了她讲的那个村了。开车开到那个村的时候,她就说,你转弯就见到谁的屋,那间屋是红色的,你再转到那,那间屋有很多花,这样子,就像行一条熟悉的路一样,来到一条河,她就说,我就是在这裡浸死的,那个男仔叫什么名,他不是有心的,我在河边那裡,想捞一点东西,那个男仔就叭埋嚟,一推,就这样推著我落去。
再过了这间,就是我的屋了,一到她的屋,一见到那个女人,她即刻跑过叫她阿妈,我叫什么名啊,就讲前世的名了,那个爸爸还在不在这裡呀。原来是她玩的公仔,将公仔叫作爸爸,哦,她妈妈张大眼睛,说还在哪裡,你的那间房我还摆著,在裡面,那个公仔就摆在枕头上面,你过去看啦。她一进去,抱著那个公仔,很开心。
这就说,叫她的阿妈,叫那个细路仔来,那个细路仔当然大他一点了,因为她已转世了嘛,十几岁的细路仔,她就同那个细路仔讲,我们还是朋友,我不怪你的,你误撞浸死我,我不怪你的,你是无心的,我们还可以做朋友。
那这个来调查的学者没有什么可怀疑的,记录了这个个案,这个个案本来写得很详细的, 怎样经的路,怎样怎样,现在我讲个大概。如是的故事,据讲,总共有七千几个档案,这个证明,轮回是有的,我们会取第二世的身。
所以,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呢,是一连串的轮回,佛家就这样比喻。人的一生等于是点一支蜡烛,这个蜡烛点完了,就将这个火,点著第二支蜡烛,一支一支蜡烛就这样点下去,就是我们的生死轮回了。
这个火代表什么呢?这个火就代表我们的业力,以及我们的习气。
什么叫业力呢?我们的思想,我们的语言/字体,我们的动作,这叫做身、语、意三业,动作是身,语言/字体是语,思想就是意。我们无论想一样什么东西,其实都有一个记录的,这个就是业力, 流落了意想东西就是意,意业的痕迹了。那我们一步一步积无限的业力。由业力就变成了我们的习气了。
例如我们的一些动作,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这样的动作呢?莫讲动作了,例如讲我吸烟。我十二岁就吸烟了,因为我十二岁时做《校刊编辑部》的编辑,那时那些大同学,用学生会的会费,买一箱一箱的烟,佳丽同三个五,那时,我不吸烟,那些大同学说,吸啦,就开一罐烟给我,好多罐,一箱一箱的烟摆在那裡,那我就被那些大同学教到上了瘾。那吸烟就是我的业力。我作业, 作了行动的业,就是身业,就这个变成了习气了。所以,现在就变成了我的习气, 如何呢,不吸烟不行了。
我写文章一定要拿住一支烟,否则,写不出,画画也是,他们见我画画,周时就你点著了一口烟拿在手上,烧手了,也不再吸第二啖,但是,若没有一根烟拿在手是,我画不出来。变成了有作意的,砌些东西出来,一旦有烟在手,吸一口,咋咋声,写的是意境, 不是写生,素描,这样,这个就是习气。
例如我饮茶,饮茶就是我家裡带给我的习气了。过去,我爸爸饮很好的茶,现在那些茶,有钱都买不到的,过去是好普通的。在广州早安路茶叶庄,间间都有好茶,我小时,我爸爸饮茶,叫我饮一小杯,饮饮下,就上了茶瘾。
烟瘾、茶瘾,瘾就是习气了。这些习气一世一世的积下来,就成为你生生世世积下来的业力。知道了这,就知道什么是我们暂时的安乐了。例如我们如果有享受,觉得好安乐,但这些享受是暂时的,因为为什么?你一死什么享受都是没有了,所以,赚钱其实赚到咁上下,赚到知足就够了。
若积累有好多钱就好像好开心,但实情又如何呢?人在天堂,钱在银行,你带不走的。所以,这是暂时的安乐。你再轮回的时候,那些钱你没法子承继回来,那我们就由这样来想,这样和想“无常”不同,想到暂时的安乐,暂时的安乐不只是生死轮回才见得到的。
有一个故事,好有意思的。就是《塞翁失马》。在边塞地方,有一个白头翁,有一日,他养的一匹很好的马,走失了,那些人就说,你真的不走运。他说,无所谓的,祸兮福所倚,现在好似是祸,丢失了一匹马,讲不定,它会带来些好福气给我呢。人们以为他是自己开解自己吧。谁知,过了几日,那匹马带了一匹好壮的野马回来,那村裡的人说,你真好运啦,不见了的那匹马返回来,还带回来这麽好的马给你。
这个故事叫塞翁,因为他是住在边塞地方的白头翁。他说,福兮祸所伏,你以为是福的,它可能会带来祸的。那些人就笑,担心这麽多,多了一匹马就好了。
那这个白头翁的仔,要训服这支野马。这匹野马实在好,跑得很快,又走得远路,又听话,有一日,他的仔骑这匹马,跌了下来,跌断了一支脚,那真是,福兮祸所伏了。那些村民又说了,你怎麽不走运。他说,不紧要,祸兮福所倚。你觉得是祸的,其实,可能会带来好处的。
那果然,在边塞地方,同匈奴打仗,那军队就在附近打仗,就进屋征壮丁,征壮丁就帮手打仗,那些村民没受过军事训练的,村裡壮丁都去了打仗,结果死了好多个,他的仔为什么不当壮丁,因为他跛了一支脚。所以,就不拉他去当兵,当兵就可能被打死。所以,这个就是祸福互相倚依。
所以,暂时的安乐是福啦,这个福就可能带来祸的。佛家就说,由顺缘,福,他还叫福,叫顺缘,变成了违缘。违缘同你作对的。所以,顺缘同违缘是交替的。如果上了年纪的人,就想一下自己的一生。想下自己的一生,有好多,好似由好运变成不好运,说不好运,结果又变成了好运。那这些是暂时的,由这样,暂时的安乐,知道是暂时安乐。知道祸福交替,那我们来修自己的心。我们最少都会点, 最少容易知足。
知足好要紧,所以,中国不是佛家者识讲,知足常乐、一个知足的人整日快乐,如果你不知足呢,一世都会觉得不满足。在这样的情形下,你就连暂时的安乐都享受不到,那我们知道祸福交替,知道一切的安乐,由长远来看,只是生死轮回中的一个显现,我们由这样来修心,我们就容易得到知足。